经过几轮中央环保督察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和巡查的“练兵”,环保部可能是各个部委里“走基层”能力强的部门之一了。

  12月15日,环保部发函,定于12月15日至17日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“2+26”城市冬季供暖保障工作进行专项督查。此次督查,环保部派出839个组,每组2人,共1678人。督查地点包括北京、天津,石家庄、太原、济南、郑州等28个城市。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供暖是否正常、燃气采暖气源是否稳定、电采暖的电价优惠政策是否落实、燃煤采暖的煤炭是否供应,以及计划内和计划外的气代煤和电代煤改造任务完成情况等。一旦发现供暖未能保障的情况,环保部将建议地方政府限期改正,务必保障群众温暖过冬。

  紧急集合

  “星期五(12月15日)早上9点多,我们就在微信群里接到了通知,说是临时要去参加供暖专项督查,让大家统计报名人数。家里有特殊情况的,比如孩子过小、周末有公务等,要求找人替代。”参加聊城组督查的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建告诉《华夏时报》记者。

  当日晚上8时许,载着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8名督查员的大巴就从北京广渠门出发,趁着夜色驶往了山东。12月16日凌晨2点多,大巴抵达聊城,办理完入住手续,进入房间,等到睡下来都已是凌晨3点半。

  4小时后,早上7点半,督察员们起床匆匆吃过早饭后,开始2人一组深入到下面各村,每村挑选2-3户,入户进行供暖保障工作的专项督查。

  每到一户,督察员都是直奔厨房,看看气采暖的壁挂炉安装了没有,天然气管道、做饭的燃气灶有没有通气,然后再去卧室看一看暖气片安装了没有,热还是不热,问一问村民对气采暖有没有什么意见。12月16日一天,沈建所在的小组一共走访了15个村子,督查了45户村民。

  12月16日晚上8点半,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带队来到聊城,进行实地调研督导。在酒店一间30平米左右的会议室里,翟青听取了各个小组白天督查的结果汇报,大家反映,各个村的采暖设施和燃气、电力管线普遍已经安装、铺设到位,但村民的用气、用电习惯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培养起来,有的人为了省钱舍不得烧气,有的人不会科学使用,结果反而增加了花费。

  “瞬间”动员

  在会上,沈建才知道,这次来聊城的不光有他们环境出版集团的队伍,还有环保部下属国家核安全局的同事,以及北京市环保局、营口市环保局的执法队伍,总计30余人。

  “这次督查,环保部‘瞬间’就动员了环保部直属系统单位将近一半的人员,而且都是中层以上干部,很多都是拖老带小的。”翟青表示,“我们下来调查了解到的数据,都是基层真实的情况,将为下一步决策部署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谋作用。”

  开完会,已经是晚上10点了,《环境教育》杂志社社长王晓飞回到房间,还要根据白天督查的情况填写各个村的《“双替代”供暖保障工作专项检查情况记录表》,每张表格有33项需要填写。王晓飞说,全部写完这些,她的眼睛都已经花了,只能凭着记忆拍照上传给部里。

  “压茬式督察”

  在沈建看来,这次之所以能在短短两天就调集1678人,把整个京津冀区域摸查一遍,与环保部之前已经开展过多轮的督察行动有关。

  以他曾经参加过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巡查为例,当时环境出版集团所有的中层干部都被抽调,组成了38个组,深入到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省市,沉到基层督察了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问题,所以对于类似的行动都很有经验。

  公开信息显示,光是今年,环保部就先后开展过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、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察,第三、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,秋冬季大气污染污染治理督察等多轮环保督察,往往前一轮还没结束,后一轮就已经开始,大家都管这叫“压茬式督察”。

  未来,环保部还将开展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、“机动式、点穴式”专项督察等行动,并研究制定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的法规,把这项工作纳入法制化、规范化的轨道。

  12月17日上午,沈建和王晓飞又下到聊城市刘皋村、权庄村、前军屯村、后军屯村、三排芦村、米堂村、米仓村等7个村子,督查了村民冬季供暖的情况。下午3时许,督查结束,环境出版集团的大巴启程回京。晚上9时许,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奔波,他们终于回到了位于北京广渠门的单位,大家各回各家。新的一周即将开始。

  “明天我还得主持集团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会,有60多人参加,这事可不能耽误了。”沈建说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章来源:华夏时报网